一、学校简介
|
优秀者年薪30万以上!安家费20-100万!黄淮学院2025年诚聘高层次人才公告发表时间:2025-03-06 17:15 一、学校简介 黄淮学院是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组建的一所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位于素有“豫州之腹地、天下之最中”之美称的河南省驻马店市,已有54年办学历史,是教育部应用技术大学改革战略研究试点院校、国家“十三五”应用型本科产教融合发展工程建设高校、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副理事长单位、河南省首批示范性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河南省硕士学位授予重点立项建设单位、首届河南省文明校园(标兵)。 学校占地2760亩,设有18个二级学院,拥有工学、理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艺术学、法学、农学、教育学、医学等十大学科门类。在招本科专业58个,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为本科一批次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2万人,教职工近1700人,高级职称教师600余人、博士学位教师450人,“双师双能型”教师650余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省管优秀专家、省特聘教授、省教学名师、中原千人计划、省学术技术带头人、研究生导师等200余人。“土木工程教师团队”入选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拥有省级重点学科13个,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河南省一流专业建设点15个,国家一流课程3门,国家级、省级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5个,省级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4个,省级研究生工作站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8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际联合实验室、校企研发中心(重点)等科研平台30余个。 学校坚持“地方性、应用型、开放式”办学定位,聚焦服务国家和区域重大发展战略需求,深入推进“产科教融合、校地企合作”。与行业企业共建12个现代行业产业学院,乡村设计学院获批“省级重点支持建设特色设计学院”,校地联合打造了13个“美丽乡村”示范点。2014年以来,连续承办十一届教育部“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论坛已形成品牌效应。 面向未来,学校将秉承“厚德、博学、笃行、自强”的黄淮校训,弘扬“除了奋斗、别无选择”的黄淮精神,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树牢一流意识、高质量发展意识,突出应用型办学特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服务发展能力,加快建设理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 黄淮学院热忱欢迎、真诚期待海内外各类高层次优秀人才的加盟! 二、基本要求 三、人才类别与条件 (一)学科领军人才(A类)、学科带头人(B类)、学科方向负责人(C类)、学术骨干(D类)。条件要求详见《黄淮学院人才队伍建设与管理实施办法(修订)》。 (二)博士毕业生(E类) 基本条件:本科、硕士、博士阶段所学专业相同或相近;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毕业于国内高校或当年泰晤士报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400名以内的国(境)外高校;符合“引进计划的岗位需求”(详见附件《黄淮学院2025年博士人才引进计划》)。 根据近5年内取得的科研业绩,分为3个档次: ◉ 1.博士毕业生(E1类) 除符合基本条件外,还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人文社科类博士在SSCI二区、A&HCI或我校认定的本学科权威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篇以上;或SSCI二区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篇、同时SSCI三区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篇或在CSSCI(不含扩展版、集(辑)刊)期刊发表学术论文4篇以上;理科类博士在SCI一区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篇,或SCI一区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篇、同时SCI二区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篇;工科类博士在SCI一区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篇以上或在SCI二区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篇以上。 (2)主持或作为主要参与人(仅限应届毕业生,且导师排名第一,本人排名第二)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且人文社科类博士在SSCI二区、A&HCI或我校认定的本学科权威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篇或在SSCI三区、CSSCI(不含扩展版、集(辑)刊)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篇以上;理科类博士在SCI一区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篇或SCI二区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篇以上;工科类博士在SCI二区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篇以上。 (3)主持在研国家基金项目1项并能将项目转入我校,且人文社科类博士在SSCI三区、CSSCI(不含扩展版、集(辑)刊)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篇以上或SSCI四区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篇,理科类博士在SCI二区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篇或SCI三区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篇以上,工科类博士在SCI三区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篇以上。 ◉2.博士毕业生(E2类) 除符合基本条件外,还须具备下列条件: 人文社科类博士在SSCI二区、A&HCI或我校认定的本学科权威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篇,或在SSCI三区、CSSCI(不含扩展版、集(辑)刊)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篇以上;理科类博士在SCI一区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篇或在SCI二区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篇以上;工科类博士在SCI二区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篇以上。 ◉3.博士毕业生(E3类) 除符合基本条件外,还须具备下列条件: 人文社科类博士在CSSCI(不含扩展版、集(辑)刊)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篇或在SSCI三区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篇或在SSCI四区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篇以上;理科类博士在SCI三区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篇或在SCI二区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篇;工科类博士在SCI三区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篇以上。 ◉4.体育、音乐、美术、设计等体育艺术类博士毕业生补充条件可直接咨询我校。 ◉5. 上述学术论文均要求本人为独著或第一作者,且为正规期刊学术论文。EI收录的中文期刊学术论文视为SCI三区期刊学术论文。交叉学科博士的科研成果认定中,人文社科类博士发表的本专业的SCI学术论文可视为低一级分区的SSCI学术论文,理工科类博士发表的本专业的SSCI学术论文可视为高一级分区的SCI学术论文。 ![]() 四、人才聘期与待遇 (一)聘期 1. A、B、C、D类人才的聘期原则上为3-8年,具体执行时间由双方协商确定,并在聘任协议中约定。 2. E类人才的聘期分为4年和8年两档,应聘人员可根据个人情况自主选择。 (二)待遇 学校提供丰厚的薪酬、安家费、科研启动经费等待遇(见表1)。 五、有关情况说明 ![]() 六、联系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