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归科创--海外人才归国桥梁
海外优青

海外优青

副标题

【海外优青】常州大学-诚邀全球人才依托申报

发表时间:2024-03-14 13:34

学校简介

常州大学坐落于经济繁荣、人文荟萃的江南历史文化名城——江苏常州,是江苏省人民政府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及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共建的省属全日制本科院校,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峰计划建设高校

学校历经45年的发展,现已建成完整的学士—硕士—博士人才培养体系以及多层次的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体系。2020年学校在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中位居全国第129位

学校学科门类较为齐全,学科特色较为鲜明,涵盖工学、理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法学、艺术学、医学、农学、教育学等十大学科门类。现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2 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15 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 19 个。设有 2 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拥有省优势学科 3 个 、省“十四五”重点学科 8 个,化学学科进入全球ESI学科排名前 3‰,材料科学、工程学 2 个学科进入全球ESI学科排名前 4‰。在2022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中,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 10 个学科上榜。

学校人才培养体系健全,培养质量不断提高。现有本科招生专业67个,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9个、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个、中国工程教育认证专业12个;国家级一流课程13门、国家级精品教材1部、规划教材9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个、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2个、国家级创新创业学院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学校是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和江苏省首批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中心。学校荣获“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3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9项,2017年捧得“优胜杯”;荣获“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5项,银奖3项,铜奖7项,实现金奖“四连冠”,2020年捧得“优胜杯”;荣获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2项、银奖3项、铜奖11项。学校在2016-2020年“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排行榜(本科)”和“全国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竞赛排行榜”分列第91位和第44位。

学校师资队伍结构合理,教师素质优良。现有教职工2300余人,专任教师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720人,博士学位专任教师占比达70%。拥有工程院院士6人(双聘),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5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4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2人;学校现有江苏省“双创人才”、“333工程”、“特聘教授”、“青蓝工程”等省级人才250余人;省“双创团队”、“青蓝工程”科技创新和教学团队、“六大人才高峰”创新人才团队等团队10余个。学校连续多年被评为“江苏省师资队伍建设先进高校”和“江苏省教育人才工作先进单位”。

学校突出自主创新,全面推行“顶天立地”有效科研。“十三五”以来,学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中国专利银奖1项、全国社科优秀成果奖二等奖1项、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1项、省部级和行业科研成果奖项98项;获得国家级科研项目303项,其中重大、重点项目17项;被SCI、EI、CPCI、CSSCI等收录学术论文3400余篇,获发明专利授权2000余件。学校拥有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培育点)1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3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2个、省级人文社科研究基地8个、省级大学科技园孵化器1个。学校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成立创新联合体,与国内50余家大型石油石化企业和50多个县区级以上政府建立了全面合作关系,与企业共建省级工程技术中心24个、校企联合研发中心48个、产学研基地515个、校企联盟436个。2016年学校荣获“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


图片


国家优青(海外)项目简介

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旨在吸引和鼓励在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等方面已取得较好成绩的海外优秀青年学者(含非华裔外籍人才)回国(来华)工作,自主选择研究方向开展创新性研究,促进青年科学技术人才的快速成长,培养一批有望进入世界科技前沿的优秀学术骨干,为科技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申请人条件

1. 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的申请人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具有良好的科学道德,自觉践行新时代科学家精神;
(2)出生日期在
1984年1月1日(含)以后
(3)具有
博士学位
(4)研究方向主要为
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等
(5)应在海外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研发机构获得正式教学或者科研职位,且具有连续36个月以上工作经历;在海外取得博士学位且业绩特别突出的,可适当放宽工作年限要求;
(6)取得同行专家认可的科研或技术等成果,且具有成为该领域学术带头人或杰出人才的发展潜力;
(7)申请人尚未全职回国(来华)工作,或者2023年1月1日以后回国(来华)工作。获资助通知后须辞去海外工作或在海外无工作,全职回国(来华)工作不少于3年。
2. 限项要求
执行中央有关部门关于国家科技人才计划统筹衔接的要求。同层次国家科技人才计划支持期内只能承担一项,不能逆层次申请。


国家资助

1. 资助强度:100-300万元
2. 资助期限:
3年

学校配套

1.聘任岗位:事业编制,直接聘为教授,并享受相关待遇;对于进入会评阶段但未入选人员,也可给予事业编制,优先聘为我校教授,并享受相关待遇。
2.薪酬待遇:
享受“年薪制”(80万元/年起)+绩效奖励,上不封顶,提供社会保险及住房公积金等福利待遇。
3.安家费:提供安家费
不少于300万元
4.科研经费:根据研究工作需要提供
不少于600万元的充足额度科研启动经费,具体一人一议。
5.工作条件
(1)学校提供充足的科研办公用房。
(2)支持组建学术团队,团队可列入学校人才特区,团队人员(含博士后、博士生)编制不受限制,采用团队考核方式。
(3)优先推荐申报江苏省“双创计划”,对入选的双创团队,三年内省级财政给予总共300-800万元的人才经费资助;对入选的双创博士,两年内省级财政给予总共12-19万元的创新创业资金资助。
(4)优先推荐申报“江苏特聘教授”,
如您在海外已取得助理教授及以上职位,我校可直接通过“举荐制”渠道申报2024年度“江苏特聘教授”,如入选,聘期三年内,省级财政给予每人每年12万元的岗位津贴,对自然科学类、人文社会科学类分别提供100万元(特别优秀的提供200万元)、50万元的科研经费。
(5)优先推荐申报常州市“龙城英才计划”,常州科教城“金凤凰计划”等人才项目。
6. 生活条件
(1)学校提供全装修的过渡人才公寓,拎包入住。
(2)享受江苏省及常州市在落户、出入境、医疗、出行等各方面优惠政策。
(3)协助解决配偶工作,协助安置子女入学。

联系方式

请将个人简历发送至邮箱:hairong.shi@soucaigroup.com

并抄送至CV@Chinazhigui.com

,邮件标题请注明“常州大学海外优青+姓名”。
联系人:石老师
联系电话:15210916162     联系邮箱:
hairong.shi@soucaigroup.com


分享到: